-
作者:justice 时间:2020-07-01 15:34:49
立夏夏至傻傻分不清楚,这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问题。立夏和夏至都是24节气之一,同属于夏天的节气,不过一个在夏天的开始,一个在夏天的中间,除了时间不同,立夏和夏至有什么区别呢?想知道夏至跟立夏是一回事吗,就来看看万湖 网的介绍吧。
夏至和立夏区别
立夏和夏至有什么区别
日期不同
一、立夏和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立夏在每年5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45°为立夏节气,中国自古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。
二、夏至,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,太阳到达黄经90°,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、黑夜最短的一天。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。
温度变化不同
一、立夏节气,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,夏至也是一年中天气最热、阳气最盛的时候。
二、立夏后,因大雨开始较晚,雨量偏少,往往有夏旱露头。这段时间,要特别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。雨天应抓紧栽插,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、霉烂。
三、夏至后,是进入伏天,北方气温高,光照足,雨水增多,农作物生长旺盛,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时期,瓜果蔬菜也是如此。因此,此时的瓜果蔬菜要特别注意护理,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。
夏天
风俗活动不同
立夏活动
一、俗话说: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。”每逢立夏,人们都要吃煮鸭蛋,象征生活圆满,立夏日吃鸭蛋能祈祷夏日平安。
二、古诗云:“立夏秤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,就不怕夏季炎热,也不会病灾缠身。
三、在立夏的那一天,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,共同烹饮,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,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。
四、在民间,还有“立夏尝新”的风俗活动。例如苏州有“立夏见三新”之谚,三新为樱桃、青梅、麦子,用以祭祖。
夏至活动
一、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。民间也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
二、广东很多地方夏至时还流行吃狗肉,那里有句俗话:“夏至狗,没处走。”我国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时吃狗肉,认为可以祛邪补身,抵御瘟疫。
三、有些地方还有夏至头上戴枣花的习俗。夏至这天女子们戴枣花,据说可以避邪,特别对治疗腿脚不适很有用,因而她们在戴枣花时,往往还要念叨:“脚麻脚麻,头上戴朵枣花。”
四、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。
夏天
夏至跟立夏是一回事吗
夏至和立夏是两个不同的节气,它们虽都是夏天的节气,但是所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。
立夏
每年四月初一前后(公历5月5-6日之间)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,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此时,太阳黄经为45度,在天文学上,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是夏日天的开始。
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:“一候蝼蝈鸣;二候蚯蚓出;三候王瓜生。”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(即:蝼蛄)蛄在田间的呜叫声(一说是蛙声),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,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。
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。这时,万物繁茂。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,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,人们往往会在立夏进补,以使自己的身子强健有力。
夏至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,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,且越往北越长。
夏天
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,为夏至日。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,太阳角度最高,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。因为,接近地表的热量,这时还在继续积蓄,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。俗话说“热在三伏”,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。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,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,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℃左右。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。公元前七世纪,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,就确定了夏至。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(或22日)开始,至7月7日(或8日)结束。据《恪遵宪度抄本》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(北纬23°26'),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,且越往北昼越长。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,杭州市为14小时,北京约15小时,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。夏至以后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,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。